簡介:摘要:工業機器人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目前,韓國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已達到780個,密度高居全球第一。中國機器人密度為68,但卻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 2017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全球眾多發達國家的工業自動化速度正在加快,……
摘要:
工業機器人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目前,韓國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已達到780個,密度高居全球第一。中國機器人密度為68,但卻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
2017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全球眾多發達國家的工業自動化速度正在加快,全球每10000名員工中就安裝了86個工業機器人。
根據Statista數據記者Niall McCarthy的報道,2017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86。歐洲的機器人密度為每1萬人有99個,而美洲和亞洲的機器人密度分別為84和63。中國是工業自動化水平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韓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卻遙遙領先全球。
2017年,韓國每10000名員工中安裝了780臺工業機器人,在電子和制造業部門,韓國持續在安裝高容量的工業機器人。
中國雖然目前機器人密度較低,但正在快速發展自動化水平。2013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為25,2017年就已經增長到68,增速全球首屈一指,僅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6。
印度在自動化方面仍落后于其他國家,2017年每10000名工人中只有3個工業機器人。
新加坡90%的工業機器人都安裝在電子工業中,機器人密度為每萬名員工488個。德國和日本的工業機器人則集中在汽車工業中,他們的機器人密度相近,均超過300人。有趣的是,日本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占全球供應量的52%。
美國機器人自動化的發展速度在發達國家中相對較慢,密度為189。
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全球8億人口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我們該何去何從?
麥肯錫稱,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在內的自動化技術將為用戶、企業和經濟帶來明顯好處,提高生產率并促進經濟增長。但技術取代人工的程度將取決于技術發展、應用、經濟增速和就業增長等因素。
例如機械操作,快餐準備,以及數據收集和處理,這將令取代大量勞動力,包括抵押貸款發放、律師助理事務、會計和后臺事務處理等崗位。
有趣的是,或許由于韓國機器人發展太快,擔心工人被“搶飯碗”,韓國也是第一個對機器人“征稅”的國家。
《韓國時報》去年曾報道,在稅法修訂計劃中,將對那些為了提高生產力而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企業降低稅收減免優惠。這也讓韓國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個對機器人“征稅”的國家。
作為工程師要轉型工業機器人行業,有哪些機會呢?通過此文也許你能找到答案。
一、產業背景
智能制造為國家政策,各地方大力扶持,產業正在升級,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機器人換人勢在必行。
2016年富士康上4萬臺機器人,替換6萬名工人。
2017年國內機器人銷量達到12萬臺,相比2013年翻了3倍,機器人人才缺口達數萬人。
2018年僅昆山產值上億的機器人自動化集成公司超過了20家!
二、行業哪些公司?
首先我們得清楚產業鏈的分布情況,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大致分為三類,本體廠家、集成商、終端用戶。
本體企業:專注于工業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部件(控制器、減速機、應用包)研發生產的企業,例如四大(ABB、發那科、安川、KUKA)、新松、新時達、埃斯頓、埃夫特、廣數、華數等企業,國產機器人本體已超過300家,而實現控制系統自主化的公司不超過20家,從近兩年的銷量來看,國產機器人發展潛力巨大。
集成商:機器人集成商不生產機器人本體,定位為客戶提供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或工作站解決方案,從早期項目方案到機械和電氣設計,再到安裝調試,為客戶提供成套設備和技術服務,國內90%的機器人企業為集成商,目前趨于垂直細分,在每個行業逐漸形成巨頭,比如3C的博眾,杰士德,科瑞恩等,又如汽車焊裝的巨一,君屹,北人等企業。
終端用戶:所有使用機器人的企業均可以稱之為終端用戶,機器人自動化產線整體外包給集成商公司,可能會成立設備改造部門,后續的小改造自行完成。
三、機器人行業到底需要哪些人才?
1、本體企業:
控制系統開發高端人才,一般為年薪多少萬,且急缺,如果你也想挑戰,至少先讀個985名校碩士;
機器人本體售后人才,主要做機器人的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工作,對學歷要求不高,待遇與自動化設備售后持平。
集成應用人才,有些本體企業也會做一些集成項目,需求人才與集成商一致(集成機械設計工程師、集成電氣設計工程師、機器人調試工程師)
2、集成商:
集成機械設計工程師:出方案,再根據方案進行自動化生產線設計,包含機器人選型,夾具設計、非標設計、仿真等工作。要求有較好的非標設計基礎,略懂電氣,熟悉機器人自動化集成項目流程。
集成電氣設計工程師:整個自動化產線的電氣設計部分由電氣工程師完成,包含電氣元器件和傳感器等選型,電氣制圖,PLC編程,與機器人高級編程的部分都得由電氣工程師搞定。要求:掌握機器人高級編程和通訊、熟悉PLC編程與電氣制圖
機器人調試工程師:根據工藝要求對機器人程序調試,同時搞定機器人與外圍設備的通訊連接,
機器人維護維系。要求掌握至少一種主流品牌機器人編程、與PLC混編及通訊,掌握離線軟件使用。
3、終端用戶:
對于用戶而言,更多的需求是操作和維護人才,如果設立了自動化改造部門,同樣需求集成商里配置人才。
四、工程師如何轉型?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對于工程師來講,行業和崗位方向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干機械,有些人干五年可能年薪20萬,有些人依然年薪6萬不到,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要想成為一個成熟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到底該掌握哪些技能?有些機友想電氣和機械,現場調試全部搞定,放眼全國都找不出一兩個!,業專于精 ,“什么都會”等于“什么都不精”,故廣大的工程師們,一定要根據個人技能選擇合適的方向,專注搞電氣或機械。
根據以下建議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1、機器人調試工程師:
最低學歷要求大專(代表技術基礎和學習能力),且是相關專業(電氣,機電一體化等),如果懂PLC,做過設備維護維修或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有一定的基礎可放寬學歷要求,學成后可上手工業機器人工作站,小型生產線的編程、調試應用,就業去向集成項目調試工程師、售后維修服務工程師。
2、集成電氣設計工程師:
最好是本科學歷,有做過設備電氣設計,產線電氣設計相關工作,熟悉PLC,伺服控制,電氣制圖等,電氣設計的待遇比較高,學成就業去向為集成項目電氣控制設計工程師。
3、集成機械設計工程師:
最低學歷大專(不過最好是本科及以上),會三維制圖,有機械原理,非標設計基礎,學完能完成簡單生產線的設計,可行性如何和個人的工作經驗及項目經驗相關聯。學成后,能根據老板或客戶的要求,小型自動化生產線出方案模型圖,并將其變成動畫,方案可不可行就看功力深不深厚了。就業去向集成項目機械設計工程師、項目工程師。
五、去哪些地方找工作?
工程師該去了解國內機器人產業分布,各個地方待遇千差萬別,目前機器人企業大都分布在珠三角與長三角,剛加入機器人行業能立馬參與機器人項目積累經驗至關重要。未來幾年,西南地區與華中地區機器人行業會有井噴之勢,各位敬請期待!
文章來源,
工業機器人維修官網:www.qhdjznet.com